波兰大件物流怎么选择快递,阁楼该怎么装修?
设计师小墨,专注分享装修经验,有任何装修疑问都可以私信我哦!
顶层带阁楼的装修,本来就是个头疼的问题,遇到承重墙不能变,更是为装修增加难点,本期《向往的星居》改造房就是经典的老式顶层房,而这次请来的助阵明星,一个会咏春,一个特意学了太极,面对10岁之差的陈龙和章龄之这对互怼夫妇,网友调侃:这节目终于放大招了,明星都能自己将地下车库爆改为儿童乐园,助阵改造顶层复式还不是手到擒来!
先来看看这对明星夫妻家的豪华儿童乐园:
需要改造业主家的基本情况:
居住人口:一家5口(年轻夫妻、宝宝、姥姥姥爷)
面积:92㎡
户型:顶层复式楼
改造需求:92平米复式房,变三室三厅一厨两卫,外加阅读区域,儿童游乐区,衣帽间
改造前的房子,处于无电梯的6层顶楼,房子让人最尴尬的地方有3大点:进门就是楼梯;厨房卫生间门对门,气味难以言喻,严重影响生活;房子的墙面的都是承重墙,格局无法改变。唯一幸运的是,窗外而每天可见绿皮卡车经过和远处的摩天轮,堪称绝佳赏景位置。
改造后的房子还是顶层复式爆改成三室两厅亲子乐园,其中做了不少布局改动,设计师二话不说直接移卫生间,解决厨卫正对门;楼梯移位,增加进门厅,曾经让人尴尬的楼梯成为了完美空间隔断;二层斜顶墙角掏洞,机智塞下一个独立的儿童游戏。
一楼:
入户厅
楼梯变身多功能收纳场所,楼梯下藏超大储藏室,每个踏板下还有开放式储物格
客厅
拆掉阳台墙垛,用吧台隔断将阳台变身开放式休闲室。
餐厅
模拟窗外绿皮卡车,靠窗设计餐桌,窗台刷成绿皮卡车一样的绿色,有种坐在车厢的感觉。
厨房
视觉增大2倍,功能性增加3倍。
老人房
卫生间
二楼
儿童房+游戏区
改造前
改造后
夫妻房
衣帽间+化妆间
书房
楼梯一上来的转角处,空间最大化利用,紧邻儿童游戏区。
卫生间
曾经的采光不足、格局不能动,如今都成了改造后的亮点,不过我最爱的还是餐厅的设计,与户外的绿皮卡车相呼应,背面还有超强收纳容量的多宝阁,装出了我梦想中家的模样,大家觉得互怼夫妇陈龙章龄之助力改造的顶层复式成功么?评论区和大家讨论讨论吧~
加拿大的军事水平如何?
加拿大身处北美大陆,近邻美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可谓地大物博。近来由于受美国指使,扣押华为CFO孟晚舟,在中国乃至世界暴得大名,所以身为“美国爪牙”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个国家的军事水平发展需求,和其所处的国际政治格局、周边军事压力、国家经济实力等紧密相连。加拿大的建国历史,独立道路和发展一直深受英美影响,军事实力也概莫能外。
1756-1763年期间,英、法在加拿大爆发“七年战争”,法国战败;1763年的巴黎和约使加拿大正式成为英属殖民地。期间,加拿大的防卫力量主要是英军。
与同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不同,就在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十三州开展独立武装斗争时,加拿大还是英国的可爱“乖儿子”。美国独立后,英国还曾经从加拿大进攻美国,火烧白宫,也算是加拿大军事历史上的光辉时刻。
美国独立不久,从最初的13个州逐步走上对外领土扩张的道路。与南方对墨西哥的节节胜利不同,北部往加拿大方向的扩张,由于由加拿大民兵、原住民武装和英军组成的联合军队奋勇作战,打退了美国的入侵。
1926年,英国承认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始获外交独立权。1931年,加拿大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由于英美特殊的利益关系,以及二战后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主导建立了北约军事集团组织,美国和英国、加拿大都加入其中成为盟友,这使美国吞并加拿大的计划不再具有现实条件。加拿大原来面对前苏联包括现在对俄罗斯的防御和保卫的职责很大部分由美国承担。
而且,加拿大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北极群岛终年严寒,北部最低气温低至-60℃。所以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五大湖沿岸。2018年4月统计人口数量为3707万,由于靠近美国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所限,加拿大的军事力量可谓聊胜于无。
目前,加拿大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实行全军统一体制,国防部下直接设立地面(相当于陆军)、海上(相当于海军)、空中(相当于空军)、通讯与情报、人事保障、物资支援、政策指导与管理7个司令部。现役部队6.16万人。陆海空军事装备也是比较落后,而且数量也很少。
加拿大的地缘环境相当安全,不需要担心其他国家会发动对加拿大的入侵,所以就不需要维持一个强大的军队。作为北约盟友,美国也有义务向加拿大提供军事防御支持,没有国家敢于主动攻击美国,所以加拿大也就非常的安全。
而且加拿大在对外政策上长期跟随英美的脚步,缺乏独立的发声和立场。而且,加拿大奉行的是比较保守的发展战略,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国内经济,而其他地区的国际事务加拿大很少参与,所以加拿大有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需要建立庞大的军事力量参与国际角力与对抗。
为什么有人说懂斯柯达的都买大众了?
在汽车圈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甚至有斯柯达的4S店,把这句话做成了横幅挂在了店门口。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了解下斯柯达的历史。
斯柯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该品牌来自捷克,创立于1895年。1991年4月16日,斯柯达公司成为德国大众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是德国大众旗下继大众(VW)、奥迪(AUDI)、SEAT(西雅特)后的第四大品牌。所以大众和斯柯达就是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
得益于大众的模块化生产,两个品牌的零部件大部分是相同的,这样可以控制成本,并且保证质量稳定性。所以斯柯达的三大件基本上和大众相同,其他零部件大部分也是共通的,所以很多人说斯柯达是90%的大众。但是斯柯达的售价却比大众要亲民的多,比如速派的指导价厂商指导价:15.98-24.13 万,而大众的孪生哥哥迈腾厂商指导价:18.61-30.91万元,比大众低得多的价格就能买到和大众一样的三大件甚至配置还更高,所以斯柯达的性价比更高。
但是斯柯达和大众就没有区别吗?这几个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
最新技术应用亲儿子到底还是比干儿子精贵,所以大众集团的最新技术一般都是用在大众车型上,也就是说肉都给大众吃了,而斯柯达只能喝喝汤。比如EA888的最新的被戏称为三代半的发动机先用在大众的高端车型上,而斯柯达只能等第四代出来才有可能用上。
车型设计还记得斯柯达那个泛着绿光的仪表盘吗?多少人被这个设计劝退,再看速派多年没有大改的设计,你相信大众是一碗水端平的吗?大众肯定会对亲儿子有所倾斜,不然被干儿子抢了销量还得了。斯柯达的车在设计感和豪华感的营造上根本无法和大众相提并论。
用料和工艺虽然三大件相同,但是在细节上,两个品牌的车却大相径庭,举几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斯柯达速派的杯架连个限位器都没有,这可是一款15万以上的中级车,相比大众迈腾差距什么明显。再看A柱,迈腾的A柱前方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来增加视野,而速派干脆是塑料,这成本节省的还能更明显点吗?
所以速派和大众,在三大件上确实相同,但是在细节上、在做工上、在豪华感上、在设计上都大相径庭,对于想买大众又追求性价比的人来说,斯柯达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如果真的想体验大众的豪华感和高级感,还是得买大众,亲儿子在这方面还是更领先。
伊62客机介绍?
你指的是伊尔62吧
伊尔-62(IlyushinIl-62)是前苏联的伊留申设计局(现为伊留申航空联合体)研制的四发动机远程喷气式客机。当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代号称为“文豪”(Classic)。
1962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原计划装库兹涅佐夫HK—8—4涡扇发动机,但未能按时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机改装留里卡AJI—7涡扇发动机。至1990年,伊尔—62共生产250架,主要供苏联民航局使用,先后出口到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波兰、中国、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国共75架。
十分幸运,2015年秋天去朝鲜旅游时,我乘坐了注册号为P-885的伊尔-62M民用型,该机1979年6月交付高丽航空,时至今日已是39岁高龄。纵然伊尔一62拥有4台发动机,具有较高安全冗余度,中国民航曾用它执飞中欧肮线,1974年邓小平去联大演讲时乘坐的也是伊尔-62。然而毕竟“廉颇老矣”,接近40岁的飞机已经到达其生命周期的末尾,故障率增加。这样的飞机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专机进行长航程跨海飞行,但如果保障得体,飞飞短途还是不存在大问题的。
那年秋天,我们乘坐这架伊尔-62从平壤直飞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脚下的三池渊市,空中里程约450千米。在往返约900千米的飞行中,我们深入体验了伊尔-62飞机客舱内的每一处细节,下面就为您带来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伊尔-62的舱门像是一个时空隧道的入口,并不算宽敞,对身高体胖的俄罗斯人来说,迈步进客舱得低头“钻进去”。这大概就是我们对伊尔-62的第一体验了。
浅蓝、天蓝和米黄色是这架伊尔-62舱内的主色系。舱内壁板多为浅蓝色,这是一种介于蓝色和青色之间的色彩,在西方文化中,经常被用作衣服、装饰颜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妈妈们也喜欢用这个颜色的亚麻布包裹男婴。这种一般被认为是男孩儿的颜色广泛应用在俄制各型飞机的客舱和驾驶舱内。
和矮小的舱门一样,经济舱的3-3座椅布局绝对不适合体型胖硕的俄罗斯人乘坐,但是对另两个主要用户国家的乘客——中国和朝鲜这类体型瘦小的东亚人种来说,座椅宽度算是舒适。同时,由于客运任务并不算繁忙,高丽航空将座椅前后间距加大,进一步增加了经济舱的乘坐舒适度。
從平壤飞往三池渊途中。尾吊4发飞机的这番景象越来越难得。
老式的经济舱座椅入座体验怎样?和10年前中国长途巴士的座椅感觉差不多,座椅稍硬,靠背人体工学差,坐久了会很难受。好在飞机座椅靠背可以向后调节,且较大的间距会明显增加舒适度。座椅靠背后方下侧的网兜里放着安全须知卡和呕吐袋,上侧当然不会有什么娱乐系统,小桌板倒是比现代客机普遍使用的尺寸大30%,塑料质地,放下后不太牢固,可能是年岁久的原因。
座椅上方的阅读灯组件和空调出风口十分简单,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明显的座椅位置标识。这令人想到运10飞机的阅读灯组件,比伊尔-62的设计显得立体丰满,且有明确的数字加字母座椅标识。运10的这个细节设计源于对波音707内饰的学习,这也体现出美俄同时代飞机在细节方面存在的差异。
伊尔-62在细节方面还有一个不够美好的地方——舷窗间距大,还好这架飞机的座椅间距宽裕,不然根本无法保证每排座椅一扇舷窗的效果。而波音707、运10飞机就没有这样的困扰。
但这架伊尔-62的经济舱座椅有一项其他客机没有的“技能”,靠背可以向前放平。高丽航空空乘介绍说,这是为了方便运输需要担架的伤病人员,以及运输一些大中型货物。前者不难理解,很多现代客机的最后三排都可以把座椅靠背向前放平,但是在客舱内运输大中型货物,就算朝鲜的空运力量再不足,需要用客机客舱补充,但伊尔.62窄小的舱门和逼仄的月艮务舱过道,实在难以想象如何把大件儿货物搬上来。
伊尔-62经济舱座椅还有一个梗,当飞机降落在三池渊机场跑道,开反推减速时,所有没有坐人的座椅靠背都会被惯性向前甩倒。座椅靠背呼啦啦的向前翻倒,真的会吓到第一次乘坐伊尔-62的旅客。而且,不仅是伊尔-62,高丽航空运营的图-134客机也有同样的情况,这应该与航空公司选装的座椅有关,而非飞机制造商的问题。
这些基本就是高丽航空伊尔-62飞机经济舱的硬件条件。那么商务舱是不是会好些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架伊尔-62商务舱除了采用2-2布局的座椅,座椅宽度和前后间距更大,坐垫靠背垫更厚之外,并无可圈可点之处。座椅把手上的烟灰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航客机的标配,但是现在包括高丽航空在内的全球所有航空公司都施行了航班禁烟。不过,专机除外了。
虽然采用了商务一经济两舱布局,但设计上依然有个很大的破绽——商务舱座椅上方的阅读灯空调出风口组件和经济舱一样,两个座椅上方3盏灯。询问了空乘,她们也说不清商务舱是由航空公司后期改装的,还是原装件就这样粗枝大叶,毕竟这飞机比她们的年龄还要大十多岁呢。
起飞,是乘坐伊尔-62飞机最美妙的过程之一。窄体客机,自身的重量并不算很大,但4台索洛维耶夫D-30KU发动机共计432千牛的推力,给乘客带来了强烈的推背体验。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尾吊式发动机布局,前舱、中舱的噪音水平比现代客机普遍的噪音低不少。伊尔-62如果采用现代客舱降噪静音技术的话,把前舱噪音降至60分贝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靠近发动机的后舱可就没那么舒服了,超过85分贝的噪音,一小时航程还能忍受,但像从平壤飞新加坡5000千米的航程,六七个小时如果一直坐在发动机旁边的座位,恐怕整个人都要崩溃了。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采用尾吊式发动机布局的ARJ21努力降低后舱噪音的原因。此前ARJ21后舱两排座位并不开放选座,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优化,目前ARJ21后舱平均噪音已经降至80分贝以下或更低。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当年伊尔-62执飞中欧、欧美长达六七个小时的航班时,后排乘客们的飞行时光会多么煎熬。
因为是体验性质的旅游航班,机上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客舱服务,飞机一进入平飞状态,所有乘客们都站起来走动,四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研究”并拍照。尾部舷窗当然是最多人选择的拍照点,因为除了高丽航空的伊尔-62外,再没有哪架飞机的旅客可以在窗户外看到4台黑洞—般的发动机了
发表评论